Back to top

政院打炒房 祭出組合拳

主題: 老屋為「誰」重建~選擇都更(偽君子)或危老(真小人)?
講者: 林育全 /冠霖都市更新事業團隊總經理、臺北市都市更新整合發展協會理事長
時間:2020年11月19日(四)13:00-16:00
地點: 政大資訊大樓四樓401教室

講座大綱
壹、數字,跟著政府的政策走?
貳、法令,自己的權益自己算?
參、實體,自益與公益的實踐?
肆、圓夢,都更偽君子?危老真小人?

線上報名 https://bit.ly/2HQGINr
(免費活動,座位有限,火速報名,以免向隅)

【經濟日報】政院打炒房 祭出組合拳

行政院「打炒房」動起來,祭出抑制炒房組合拳。內政部已將「實價登錄地政三法」重送行政院,最快這兩周可送立院審查;國發會也積極研議房地產景氣指標,作為政府監看房價參考指標;內政部則大動作出手稽查預售屋,要抑制紅單炒作亂象。

近期房地產市場升溫,房價議題再度成為輿論熱點,也引起政府關注。據了解,行政院自6月起,即藉由於疫情紓困時成立的跨部會融資平台,關注近期湧入台灣的熱錢,是否對我國房地產價格造成影響。

事實上,行政院去年已送出《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等三項「實價登錄2.0」修法草案,但最後僅通過立委版,未納入民眾期待的「門牌揭露」與「預售屋即時登錄」,遭譏「實價登錄0.5」。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已公開承諾,將在本會期再送案。

內政部不僅已重送上述三法至行政院,近日更會同多個單位,在六縣市大動作稽查預售屋及「紅單」交易狀況;而在房價指標部分,國發會也正針對房市研議「公家版」的景氣指標。

內政部官員表示,此三法草案本質,就是房價資訊的透明度與揭露度,屬於讓市場健全化的必要作為,與房價漲跌無關;此外,政府還有央行、金管會、財政部、內政部多項政策工具,可用以調節房市、降溫炒風。

【自由時報】Q3國泰房指數出爐 價量俱漲 北市房價漲最多

第3季國泰房地產指數日前公布,本季相較上一季價量俱漲,推案金額維持穩定,銷售率和成交價都有成長,成交量部分,僅台中、高雄微幅減少,整體呈現新北、桃竹、台南市況偏熱,台北穩定,台中待觀察,高雄偏弱的狀況。

根據統計,本季新推建案共289件,推案戶數計有 25495 戶。總推案金額3495億元,較上季及去年同季下降;主力總價為1396 萬元,較上季及去年同季均下降。成交價部分,除了新竹縣市、台中下跌外,其餘各區都較上季上漲,其中台北上漲5.06%最多,銷售率則是除了新竹縣市減少外,其餘都增加,又以高雄銷售率16.14%最高。

點閱更多

2020/11/02 11:31文/記者朱語蕎

【中央社】資金大戶回台低利推升熱潮 台灣房市量增價揚

資金狂潮簇擁下,房市急速升溫,「打房」與「炒房」已成網友討論度最高的關鍵字;雖然業者堅持房市是健康復甦,但政府官員嚴陣以待,連內政部次長花敬群都不否認「炒作現象真的有發生」。

一名海外投資台商,近期回台躲避疫情,短短幾個月在新北一口氣砸重金買了三棟房,闊綽出手讓尋尋覓覓、殺價比價買房的上班族驚嘆。

海外資金回流、資金寬鬆與低利環境3大條件匯聚,促使房市急速升溫,賣方眼見市場趨熱,開價跟著轉硬,議價空間變小,整體房市呈現「量增價揚」格局。

點閱更多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蔡芃敏、陳俊華台北1日電

【內政部營建署】縣市國土計畫均已審竣,預定今年底公告實施

國土計畫法修正案經總統109年4月21日公布施行,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及功能分區圖,分別延長辦理期限為1年及2年。依據修正後「國土計畫法」規定,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應於110年4月30日前公告實施,並於114年4月30日前公告各地方國土功能分區圖,屆時「國土計畫法」將全面上路。

為依法定期程完成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相關作業,18直轄市、縣(市)政府已於106至108年間完成計畫草案,並依法辦理座談會、公開展覽、公聽會、提請各該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審議會審議通過後,分別於109年1月至3月間函送本部辦理審議作業,案經本部分別於109年2月至4月間召開國土計畫審議會專案小組會議討論(計19場),完成第一階段審查作業。

18直轄市、縣(市)政府為因地制宜擬訂各該國土計畫(草案),其計畫內容各有不同情形。經專案小組會議審查過程,大致可歸納為跨縣市或全國共通性處理原則之共通性議題及個別縣市之焦點性議題等二類。其中共通性議題包含計畫人口(環境容受力)、產業用地總量、城鄉發展地區第2類之3及未來發展地區、宜維護農地面積總量、都市計畫農業區、部門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因應氣候變遷土地使用規劃原則、特殊性土地使用管制原則等,本署並就前開各項議題研擬通案性處理原則,經大會討論確定政策方向後,提供縣市政府參考

【每日經濟】中國30城剛需購房者平均年齡已超過30歲

綜合來看,剛需人群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特徵:從置業次數來說,一般是首套房/生活範圍內唯一房產;從置業需求來說,一般是婚房、異地安家、孩子上學、落戶等,有不得不買房的強烈因素;從產品來說,一般是面積緊湊中小戶型,低總價,維持居住的基本配置。

剛需人群在北京面臨著全國最高的置業成本。北京剛需置業門檻最高為350萬元,深圳345萬元、上海295萬元緊隨其後。廈門266萬元、杭州226萬元,以超過200萬元的水平,構成了第二梯隊。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前9月廈門二手房均價40242元/平方米,超過眾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房價,躋身於房價一線陣營。

而“160萬元”成為第三道分水嶺,由廣州198萬元、南京190萬元、寧波175萬元、東莞160萬元、蘇州159萬元五城組成,五城以幾乎超過160萬元的“上車價”,擠入城市排行榜前十。

除了TOP10城市,再加上中部核心城市武漢(140萬元)、西南中心城市成都(106萬元),此次統計中共有12個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剛需上車線超過100萬元。

而長沙(84萬元)、瀋陽(73萬元)等8城市剛需上車門檻稍低,平均購房套均總價在百萬元以內。以瀋陽為例,剛需房總價水平僅為北京的1/5。

【第一財經】中國樓市“金九”成色十足 城市分化明顯

 由於疫情帶來的延後效應等因素影響,過去的9月,成為樓市成色十足的“金九月”。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9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170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8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商品房銷售額115647億元,增長3.7%,增速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6.2%。

  拆分單月數據來看,9月單月房地產銷售面積為1.85億平米同比上漲7.25%,環比上漲25%,銷售額為1.87萬億,同比上漲16%,環比上漲20.5%。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分析,9月樓市成交旺盛,有疫情延後效應的影響。一季度和二季度初受疫情影響的需求,在5月以來持續釋放。

【樂居財經】中國房企集體搶收“雙11” 四季度成供貨高峰

疫情衝擊,“三條紅線”懸頂,“搶收”成了地產行業第四季度的關鍵詞,甚至已成房企的常態。

  “四季度一定會是肉搏戰。”絕大部分房企對於市場競爭的激烈度,給出了並不樂觀的態度。

  從房企前三季度的目標完成情況來看,四季度去化壓力的確很大。克而瑞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近三成房企目標完成率不足65%,佔比達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期末有8家目標完成率達75%以上,但整體佔比顯著低於去年同期。

  2020年剩餘不足80天,房企營銷最後衝刺正在不斷提速。

點閱更多

頁面

Subscribe to 政大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