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空閒住宅率18.5% 十年再增10萬宅
提供台灣歷年來的房地產市場大事紀,更提供逾二十年的全台西部七大都會區之房地產相關供需統計數據,包含坊間不易取得之房價資訊,各行政區之過去11年成屋成交狀況統計,亦摘選當年度特別議題作深入探討,以及對照總體經濟與重要政策分析對產業及市場的影響。
◆ 前期年鑑目錄文章參考
https://www.ncscre.nccu.edu.tw/annual
提供台灣歷年來的房地產市場大事紀,更提供逾二十年的全台西部七大都會區之房地產相關供需統計數據,包含坊間不易取得之房價資訊,各行政區之過去11年成屋成交狀況統計,亦摘選當年度特別議題作深入探討,以及對照總體經濟與重要政策分析對產業及市場的影響。
◆ 前期年鑑目錄文章參考
https://www.ncscre.nccu.edu.tw/annual
台灣房價居高不墜,但空閒住宅仍持續成長,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去年有166.4萬宅為空閒住宅,占全國住宅總數達18.5%,十年以來,又增加了10.4萬空閒住宅。
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是政府每10年辦理一次的基本國勢調查,上次普查是在99年辦理,這次為第7次舉辦,於109年11月底完成訪查工作,經擷取常住人口及住宅重要項目後,編製完成初步統計結果。
住宅議題一向是國人相當關切的話題,眼看房價高漲,許多年輕人更是憂心忡忡,深怕沒有能力負擔高昂的房價,又或是咬緊牙關買房後,沉重的貸款負擔將壓縮生活品質。
不過根據主計總處初步統計結果,109年總住宅數為899.2萬宅,較99年增加91.8萬宅,其中無人經常居住的空閒住宅占18.5%,較99年的19.3%下降0.8個百分點,但從數量來看,和10年前相比,仍增加了10.4萬空閒住宅。
2021-09-01 22:10:31中央社 台北1日電
受到疫情發酵影響,最新公布八月官方的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合計1.67萬棟,年減23%且月減少約5%,連續兩個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年減幅度都超過2成,不過八月仲介業普遍交易量都已經出現明顯回升,預料後續的移轉棟數也可望出現一波反彈走勢。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疫情對於市場交易量影響大概是2個多月的時間,市場就緩步復甦,不過買賣移轉棟數從7月才開始明顯反應,8月買賣移轉棟數則是反應六月到七月上旬時的買賣交易,當時也是疫情影響較為明顯的時刻,因此近兩個月的買賣移轉棟數「合理」呈現衰退走勢,不過觀察當前的市場買氣,8月市場交易熱度已經逐漸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後續移轉棟數有機會緩步回溫。
2021-09-01 19:01:11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即時報導
內政部公布最新電信信令人口統計,全國人口淨流入第一名為桃園市蘆竹區錦中里,平日夜間人數較戶籍人數多4.2萬人;其次為位於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新竹市東區科園里,人口淨流入2.6萬人。
第三、四、五名,分別位於桃園航空站附近的桃園市大園區埔心里、新竹清華交大學區的新竹市東區光明里、以及台大公館附近的台北市大安區學府里。
內政部表示,電信信令人口是內政部和三大電信合作,以手機訊號偵測,了解各地平日白天、平日夜間、以假日實際活動人口。其中,針對平日夜間人數,當地戶籍人數進行比對,平日夜間人數比戶籍人數多,表示當地有較多外來人口留居,列為人口淨流入區。
內政部表示,我國前10大戶籍人口數村里皆超過2萬人,高雄市占了8個,另兩個在林口。第一名為高雄左營福山里,多達4.5萬人。
2021-09-06 11:27:11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今年上半年疫情延燒,民眾居家上網找房做功課已成常態,根據網路業者統計,上半年熱搜社區前3名都非雙北市,冠軍是位於新竹竹北市的「國賓大悅」,半年來就累積超過1.5萬次搜尋,相當熱門。
591房屋交易網新聞組長畢務潔表示,熱搜冠軍為「國賓大悅」,位於竹北市的縣三重劃區,此社區屋齡5年,是超過7百多戶的大社區,因成交僅落在2字頭,因而討論度相當高。
亞軍「成大城」則是位於台南北區,搜尋量也有近1.5萬次,周邊近成大及當地知名貴族學校寶仁國小,且該社區同樣是近兩千戶大社區,上半年也有近50件成交紀錄,可見深受當地購屋族喜愛。
台中本次熱搜入榜有「城市經典」及「總太明日」,「城市經典」更奪下殿軍,因該社區多以低總價套房產品居多,儘管屋齡超過25年且社區管理較鬆散,但2百萬內就能入手,還是具有吸引力。
前10名中,天龍國僅有萬華區的「台北晶麒」擠進前10名,上半年以來累積了萬次以上的搜尋量,該社區位於龍山寺商圈,房型規劃1~4房均有,雖成交單價略高於區域行情,但仍受區域客買單。第5名的基隆「城上城」是周邊少見的新社區,總戶數近2千戶,目前在線委售刊登物件就超過百件。
實際上,8月份以來,包括義烏、金華、衢州等三四線城市也發布政策,紛紛加碼房地產市場調控。而在此前住建部約談的銀川、徐州、金華、泉州、惠州5城中,大多數都為三四線城市,這也被市場認為是調控下沉的強烈信號。
“調控逐漸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其實也是因為此類城市面臨一些新的情況,尤其是房價炒作等現像比較多。所以類似下沉也說明調控不斷細化,不斷發現新問題。當前一些東部三四線城市確實有各類炒作,包括一些重點地級市和百強縣。” 那麼,三四線城市到底出現了什麼新情況?以致受到監管層的重視。
“十三五”就曾明確提出要對棚改的範圍和標准進行嚴格的把控。今年中央全面叫停大拆大建的城市發展模式,但從政策明細規定中仍然可以看到“拆除建面需低於總建面20%”是排除違法建築以及危房等細項補充。因此政策在落地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大的調控空間。
以市場成熟度以及立法完成度較高的深圳為例, 2018—2021年間,拆除重建項目無論是單項目體量或是計劃數量都存在明顯的增長趨勢。其中,18年至20年3年內項目計劃量以54%的年均复核增速增長至105幅。此外,21年上半年計劃量達到58幅,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在單項目體量上,18年深圳城市更新出讓項目的佔地面積集中於0.4-1.4萬方,經過3年的城市發展,至21年,供應的項目規模提高,集中在2.4-4.4萬方,其中超25萬方大體量項目佔比以年均9%遞增。
According to new data by CoreLogic, insured and uninsured losses from wind, storm surge and inland flooding damages to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properties in Louisiana, Mississippi and Alabama are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27 billion and $40 bi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