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修正「台北市自行劃定更新單元內重建區段之建築物及地區環境狀況評估標準」
修正「台北市自行劃定更新單元內重建區段之建築物及地區環境狀況評估標準」
修正「台北市自行劃定更新單元內重建區段之建築物及地區環境狀況評估標準」
台北市政府舉辦「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科技產業專用區私有地開發諮詢」第二場次諮詢說明會
為協助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科技產業專用區私有土地之開發及管理,促使所有權人、民間企業、當地里長等相關權利人瞭解科技產業專用區開發相關規範、大型企業進駐情事及土地租售需求等資訊,進而創造用地雙方媒合之機會,加速園區開發進程。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委託信義全球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訂於108年12月19日舉辦「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科技產業專用區私有地開發諮詢」第二場次諮詢說明會,惠請踴躍參加
👉線上報名:http://bit.ly/2srA08v
營建署表示,今年推出的2項租金補貼方案總申請戶數突破10萬戶,同時為了增加房東參與的誘因,提供公益出租人綜合所得稅、房屋稅及地價稅等3種稅賦優惠。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住宅補貼方案在每年7、8月受理申請,今年9月更推出單身婚育租金補貼試辦方案,2項方案的租金補貼總計畫戶數8萬9963戶,申請總戶數突破10萬戶,無論是計畫戶數、申請戶數,都是從民國96年開辦租金補貼政策以來的新高。
營建署進一步表示,預計明年的租金補貼戶數將擴大至12萬戶,並朝放寬所得標準、擴大補貼對象、設籍限制更少、申請時間彈性及持續鼓勵愛心房東等方向辦理,讓租屋族有更多機會可獲得補貼。
2019-12-13 13:35:32中央社 台北13日電
新北市2020年度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作業經新北市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議完畢,預計於2020年1月1日如期公告。經新北市政府地政局統計結果,全市8,923個地價區段2020年度公告土地現值總額較2019年上漲0.05%,公告地價則較2018年上漲1.12%。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表示,2020年公告土地現值作業期間為2018年9月2日至2019年9月1日,受國內整體經濟情勢平穩,加上持續推動重大公共建設,以及部分地區新成屋交屋挹注影響,買賣移轉案件量略有增加,惟因整體不動產市場仍處盤整格局,成交價格並無明顯波動,致整體地價與去年相較呈現平穩趨勢。
分析各行政區波動方面,因金山重劃區開發完成,淡水受淡海輕軌綠山線通車及藍海線第一期工程等重大建設利多影響,帶動市場成交行情,金山及淡水區2020年公告土地現值分別上漲1.88、1.57%。
樹林及三峽區則受規劃及興建中的捷運新北樹林線、三鶯線影響,加上台北大學特定區及週邊地區,整體交通便利性及區域生活機能更加完整,分別上漲1.11%、1.25%。
財政部國產署統計,今年截至11月底,都更宅標售共標出39戶,整體標脫率約四成三,合計標脫金額近18.3億,已超越去年全年。受惠於房市逐漸回溫,今年標售狀況也呈現些微回暖現象。
國產署統計,去年都更宅標售共標脫45戶,標脫率約40.9%,合計標脫金額18億781萬元;相較今年成績,截至11月底,共標脫39戶,標脫率約42.9%,且金額達18億2,724萬元,已超過去年全年。
標售成績雖然不錯,但近年都更宅標售溢價率都不高,最經典的案例是在今年7月,國產署降價標售耕曦、永德言葉等都更分回宅,其中耕曦5樓戶以4,595萬餘元脫標,脫標價僅比底價多出21元,市場上買家算盤愈打愈精,追價意願不高。
2019-12-15 23:14:50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延宕12年、歷經5次流標的台北車站特定區C1/D1土地開發案,因南海馬頓團隊未能在期限內完成契約,由藍天宏匯團隊遞補,北市府和藍天宏匯將於17日正式簽約,北市捷運局表示,全案預估投資金額達新臺幣606億元、開發量體預估16.6萬坪,完工後北市府每年有18.7億租金收入。
北市捷運局說明,10月18日正式發函通知藍天宏匯團隊遞補為C1/D1土地開發案最優申請人,並要求藍天宏匯團隊於本月16日前設立專案公司及繳納履約保證金18.18億元,藍天宏匯團隊在期限內完成「台北雙星公司」設立及履約保證金繳納,因此敲定17日雙方將正式簽約。
捷運局預估,未來預估將提供1.6萬個就業機會,北市府每年有18.7億租金收入,另外房地稅收約14.6億元,且每年可創造千億元以上經濟產值。
2019/12/16 11:29 文/記者張瀞勻
據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談及明年房地產領域重點工作時,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會議再次重申住房保障:“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會議繼續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進一步明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實際上在2016年就已經有類似表述,這也充分說明當前中央對於房地產市場定位的明確和持續。投資投機炒房的做法依然要被管控,這也使得後續各地即便政策有調整,但若一旦和炒房掛鉤,那麼政策也是很容易重新收緊的。”
自2016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長沙等地在土地招拍掛階段就明確裝配式建築要求。對於房企而言,不再只囿於快周轉模式,更考驗其從系統層面對產品開發與運營的能力。
從兩年前住建部認定万科、碧桂園等195個企業為第一批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開始,隨著裝配式建築政策的持續利好,指標更加細分,產業配套不斷成熟,越來越多房企開始積極佈局,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築技術在開發項目中的應用。
農地承包關係長期不變,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人和產業發展的穩定性。而穩定性也是金融支農的基礎。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近日談及農村金融供給時認為,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在城鎮化過程中的金融支持力度尚存不足,同時,缺少圍繞農地經營權流轉的實質性金融探索和創新。這種困境背後正是對應著土地之上人和產業的不穩定性。筆者在多地調研中也發現,對於進城務工而未落戶的群體,不少金融機構表示很難對其提供適合的金融服務。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受業務範圍限制,難以捕捉其在城區的生產經營狀況;另一方面,城區的金融機構也無法獲得其充足的數據信息,有針對性的營銷和風控就難以開展。而圍繞農地經營權流轉的金融服務,由於新型經營主體經營內容不穩定且風險較大,農地抵押貸款產品創新多數還是要依托保證保險或風險補償,再加上缺少農地處置手段,現實中表現為相關金融創新產品的作用效果有限。
According to the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s newly released annual report -- CTBUH Year in Review: Tall Trends of 2019 -- 126 buildings of 200 meters' height or greater were completed in 2019, including 26 "supertall" buildings of at least 300 meters' height, a new world record.
The total number of supertall buildings worldwide is now 170. In 2013, there were 76 buildings 300 meters or higher worldwide; in 2000, only 26. The 530-meter Tianjin CTF Finance Centre in Tianjin, China was the tallest building completed i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