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預告修正「新市鎮產業引進稅捐減免獎勵辦法」部分條文
內政部110.11.4台內營字第1100816730號公告
主旨:預告修正「新市鎮產業引進稅捐減免獎勵辦法」部分條文。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151條第2項及第154條第1項。
公告事項:
一、修正機關:內政部、財政部、經濟部。
二、修正依據:新市鎮開發條例第24條第4項。
三、「新市鎮產業引進稅捐減免獎勵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如附件。本案另載於本部全球資訊網站網頁。
內政部110.11.4台內營字第1100816730號公告
主旨:預告修正「新市鎮產業引進稅捐減免獎勵辦法」部分條文。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151條第2項及第154條第1項。
公告事項:
一、修正機關:內政部、財政部、經濟部。
二、修正依據:新市鎮開發條例第24條第4項。
三、「新市鎮產業引進稅捐減免獎勵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如附件。本案另載於本部全球資訊網站網頁。
提供台灣歷年來的房地產市場大事紀,更提供逾二十年的全台西部七大都會區之房地產相關供需統計數據,包含坊間不易取得之房價資訊,各行政區之過去11年成屋成交狀況統計,亦摘選當年度特別議題作深入探討,以及對照總體經濟與重要政策分析對產業及市場的影響。
◆ 前期年鑑目錄文章參考
https://www.ncscre.nccu.edu.tw/annual
根據統計,擁有非自住住家的人數,從2015年的33.6萬人,連年成長到2020年的48.2萬人,其中持有十戶以上的囤房大戶,則從2015年的1,854人,緩步減少到2020年的1,747人,不過後續仍待觀察。若採縣市歸戶,2020年以新北市近7.2萬人擁有非自住住家最多,其次為台中市6.2萬人,第三名為台北市近5.7萬人。
2021-10-31 02:54:26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下半年低度用電住宅(俗稱空屋)情形,全台共約88萬2,634宅空屋,空屋率為9.96%,這是自2009年統計以來,空屋率首度降至10%以下。
空屋調查不易,因此政府採用「低度使用(用電)住宅」調查,作為空屋的衡量依據,這項調查是利用房屋稅籍資料與台電用電資料,將平均用電度數低於60度的住宅,界定為低度用電住宅,也就是空屋。
內政部分析,空屋率從2009年的高峰11.49%之後,長期呈現下降趨勢,近年來多在10%至11%之間徘徊,到了2020年下半年的最新調查,首度跌破10%,來到9.96%,是統計以來新低,也比2020上半年減少0.09個百分點。
觀察六都狀況,2020年下半年空屋數以新北市約13.1萬宅最多,高雄市10.8萬宅次之,第三名則為台中市9.3萬宅;若比較空屋率,六都中的前三名依序為高雄市、桃園市、台南市,分別為10.03%、9.99%、9.38%。
2021-10-31 02:40:13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信義房屋統計10月全台門市交易量變化,房市維持第四季旺季交易表現,交易量年增與月增幅度都接近5%,市場買氣仍維持首購當道,總價700至1500萬元的產品,成交佔比較上月攀升,而換屋市場則受到央行政策影響,交易佔比略為下滑。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央行9月底再拋出第三波房市管制,針對個人第二套房貸進行管制,同時銀行還調高第二套房貸的利率條件,對於名下已有一套房貸的民眾,想要換屋資金上就不像先前寬鬆,實務上也發現民眾換屋對於貸款條件有所疑慮,因此央行新制確實對於換屋產生一些影響。
2021-10-29 15:02:11聯合報 記者何醒邦/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最新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去年新增家戶數僅剩下百餘戶,位居六都之末,今年戶數也持續減少3600餘戶,專家表示,台北因為高房價且屋齡普遍老舊,有些民眾選擇搬遷到新北市的重劃區,另一方面人口老化可能也導致家戶數減少。而今年家戶數增加最多的是桃園市、其次則是持續吸納北市人口的新北市,家戶數的變動長期將對房市造成直接影響。
統計官方戶籍資料可發現,全國的戶籍數量一直呈現增長趨勢,今年首度突破900萬戶,六都長年戶籍數量也都呈現增加趨勢,不過台北市戶籍數量已經由盛轉衰,2014年前年增普遍都還有1萬戶,2016~2019年則每年剩下年增3~5千餘戶,2020剩下年增120戶,今年則是首度呈現衰退,但其餘五都仍維持穩定增加至少6千戶以上。
2021/10/27 11:09 文/記者朱語蕎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9月70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數據顯示,9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跌的城市數量自2015年6月以來首次超過半數,而二手住宅價格下跌的城市數量已接近樣本總量的75%。與市場走勢一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由正轉負。業內人士表示,“過冬”、“回歸”或是一段時期內房地產行業關鍵詞。他們認為,雖然決策層日前輪番釋放信貸微調信號,但隨著房地產稅等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加速落地,房地產市場觀望程度將進一步加深,樓市供需結構或將迎來一定程度的調整。
滿足房企合理資金需求,保障剛需群體住房貸款—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不會改變。
當前,房地產市場上出現了“放鬆調控”的猜測,主要誘因有二。一是個別房企的風險事件引發連鎖反應,監管部門對此頻頻發聲;二是有市場監測機構發現,今年10月,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首次下降。
接下來,房地產信貸走勢究竟如何?“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房地產調控的戰略和方針,是做好房地產金融工作的長期遵循。
與此同時,多家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也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針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款,銀行將穩定合理資金需求,繼續堅持“優選企業、嚴格管理”原則,準確把握、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針對個人住房貸款,銀行2022年的增量安排將基本與2021年相當,重點保障剛需群體的信貸需求。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放緩,而長期沒有解決的內在問題,卻在一個個爆發出來。在一連串的危機中,房地產是否會成為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呢?此外,到目前為止,不管是房地產調控、還是內循環經濟、甚至是氣候承諾,中共經濟轉型的努力還是在原地打轉。
According to global property consultant JLL, by 2030, one-third of all global direct investment into real estate will occur in the living (Residential) sector, rising from 25% in 2020 and 14% in 2010. The sector's share of capital flows will continue to be supported by favorable demographic, economic and capital markets tailwinds which will drive expansion in established markets and accelerate growth in emerging markets in Asia Pacific and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