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中時新聞網】房貸隱藏金融風險 自住購屋者成犧牲者

【中時新聞網】房貸隱藏金融風險 自住購屋者成犧牲者

焦點新聞
/
市場動態
/
台灣

作者:陳明吉/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黃瓊瑩/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

政府這幾年大力「打炒房」,喊著要讓「住者適其屋」、實現「居住正義」。但市場現實卻走向另一個方向:房屋交易時間被大幅拉長,資訊嚴重落後,若價格下修過快,金融風險恐怕難以控管。自住購屋者本應是政策最該照顧的群體,如今卻在這樣的環境下成了最大的犧牲者。

正常的房屋交易流程是簽約、用印、完稅、過戶、交屋五階段,通常由代書協助這個流程,若購屋者在此期間向銀行申請房貸,則有審核、鑑價、對保簽約、抵押權設定、保險與撥款等程序。過去房屋交易從簽約到撥款交屋大致上3、4週就能完成,如今因許多狀況使得完成交易需時約3個月、甚至有長達半年的案例。

在申貸的銀行端,房貸審查嚴格、額度緊繃而出現申貸排撥現象,甚至核貸卻撥款延遲、撥款前又重新審查、審核遭拒得另找別家銀行。而移轉過戶的代書端,賣屋者也會要確認是否購屋者有足夠的自備款,且銀行也同意貸款,才願意簽約讓代書啟動移轉過戶,已非過去常見的同時啟動作法。

點閱更多

※以上評論,不代表本中心立場

閱覽次數673